唐朝诗人,除李杜之外,还有山水田园诗派诗人,后人以王孟韦柳并称,韦就是韦应物。
韦应物,京兆长安县人,京兆韦氏,是关中的世家大族,祖上是北周名将韦孝宽。
韦孝宽的兄长韦夐(xiòng)学问渊博,隐居而不入仕,皇帝赐号逍遥公。
【资料图】
韦夐的重孙韦待价,在隋朝官至左仆射,封扶阳公。
韦待价的儿子韦令仪,在唐朝作过司郎中。
韦令仪的儿子韦銮,虽然没有他的先辈们官位高,但是他有一个了不起的儿子韦应物。
韦应物 少年好学,豪纵不羁,唐朝开元天宝间,任唐玄宗的宿卫,可以出入皇宫,皇帝出行他必定是随从之一,行事颇有狭义风范。
安史之乱发生后,韦应物流落失职,人生轨迹发生转折,自此隐退独居于武功,开始专心读书。
待韦应物重返沣上时,庭园已经荒芜,贫困无以自立,于是云游江淮间,结交当时的名士。
因韦应物曾在洛阳从事,得以到京兆任功曹,后调任高陵令。
唐代宗永泰年间,韦应物升迁洛阳丞。有军兵倚仗出身贵族,骄横跋扈,祸害百姓,韦应物痛恨至极,将他们绳之以法。
为此,韦应物被诬告,他没有屈服权贵,干脆以养病为由弃官不做。
后朝廷重新起用韦应物为鄠县令,大历十四年,又任命他为栎阳令,他再次以养病为由辞去官职,隐居在善福祠。
唐德宗建中二年,朝廷任命韦应物为尚书比部外郎,第二年任命为滁州刺史。
滁州山川清远,山中有很多隐士君子,韦应物与众隐士交流赋诗,治下安定无事,百姓安乐。
唐德宗建中四年十月,德宗出幸奉天,召见韦应物,德宗赞许他的忠心,官升江州刺史,两年后,调任京师。
唐德宗贞元二年,由左司郎中补外,任苏州刺史。
又过了几年,韦应物辞官,隐居于永定佛寺。
唐文宗太和年中,刘禹锡以故官举荐,欲任韦应物以太仆少卿兼御史中丞为诸道盐铁转运江淮留后, 此时韦应物已年高九十余,时人已不知其康寿如何。
白居易曾对元稹说:"韦苏州歌行才丽之外,深得讽谏之意,而五言尤为高远雅淡,自成一家。"
韦应物为时人推重如此。
《唐宋遗史》记载韦应物一段轶事:
韦应物一次赴杜鸿渐宴,醉酒后夜宿驿亭,醒来看到二佳人在旁,吃惊的问二人在此缘由?
佳人回答:"你在酒席上与司空吟诗,因此令二乐妓侍寝。"
韦应物问:"还记得诗吗?"
一乐妓记性好,诵读:"高髻云鬟宫样妆,春风一曲杜韦娘。司空见惯浑间事,恼乱苏州刺史肠。"
由此可见,韦应物豪纵不羁的性情, 即使暮年犹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