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I 能让华语乐坛倒退 40 年?还有这种好事|天天时讯

2023-06-01 01:21:17 3DM游戏网

你所谓的 " 专业 ",你的特别,甚至你的 " 爱 ",这一切都是可以被复制的,爱不能拯救这个世界。

就在 5 月底,孙燕姿对网络上自己的 AI 翻唱做出了回应,态度平静,撰文一篇。

老实说,孙燕姿的这篇长文,放眼中文互联网对 AI 的讨论中,可能也是最为透彻的那个级别


(资料图片)

不同于目前欧美乐坛对 AI 翻唱的围追堵截和法律诉讼,华语乐坛似乎对 AI 接受度贼高,能馋的海外部分创作者直流口水。

为什么这么说?是因为华语乐坛是一个一直处在喊爷爷打爸爸喊爸爸打儿子的状态,而 AI 就是作弊版爸爸召唤器。

如果有人说他可以让华语乐坛的水平一夜之间倒退 20 年,甚至 40 年,那不少歌迷都得跪下来高呼还有这种好事。

大仙您快点动手吧,我是一秒都等不下去了。

只可惜,现实中既没有大仙,也没有倒退 20 年,所以你只能听 " 华语新四大天王 " 了。但 AI 给出了另一种可能。

试问,当音乐体验在你面前分成两条互不相关笔直的路线,一条通往流量中快速精简的口水歌和洗脑神曲,轻视乐理,在快速迭代中刷向下一个视频。

另一条通往过去的黄金时代,四大天王亲自为后辈加冕,同世代的英豪们彼此翻唱,不愿接受这个时代的听众重回迦南之地,在无尽的组合中走向安逸。

你会作何选择?

这才是华语乐坛观众对 AI 接受度高的原因,不是因为他们觉得 AI 能取代歌手,而是 AI 能把过去的歌手带回现在

就以这个视频为例,它的内容很简单:用 AI 邓丽君翻唱邓丽君的歌。听起来宛若脱裤子放屁一般,多此一举。

但它真正的内容是:试图用邓丽君 89 年以后学会伦敦唱法时的后期音色,去唱早年中期状态的歌。

这个例子很抽象,却是对 AI 翻唱爱好者的最好诠释。

简单解释一下,本文中的 "AI 翻唱 ",泛指利用 vits、sovits、ddsp 等一系列开源 AI进行人声学习,并利用学习后的 AI 模型模拟另一段音频从而实现翻唱的行为。

也就是说,学会一个人的声音,再去完美还原另一首歌

从来不是音乐上的创作,也不该取代任何歌手,这一切的核心驱动,只需要两个字就能概括:" 想听 "。

如果你不想听 " 华语新四大天王 ",想听孙燕姿,想听周杰伦,想听邓丽君,但是你又想听一些没听过的东西,AI 就能给你。

你可以听到孙燕姿的音色用周杰伦的唱腔唱《发如雪》,也可以听周杰伦咬字清晰地来一次《富士山下》。

不是为了取代谁,也不是为了赚钱和侵权,单纯是因为:我是个沉溺于过去的怪咖,我想听他们的新歌,等到孙燕姿的《余额》需要 19 年,等到周杰伦的《最伟大的作品》需要 6 年。

而距离向 UP 留言想听孙燕姿版《她的睫毛》,只需要三天。

这真忍不住。

什么?你说 AI 翻唱的作品根本不能叫歌?

在这块,孙燕姿本人看得要透彻的多。作为一个歌手,孙燕姿比大部分人明白一首歌本身会传达多少信息,诸如 " 情绪 "" 音调 ",又或者任何其他术语的所谓 "无法模仿的特征",在技术进步面前都会非常短暂。

不需要多久,在还原真实人声这块,以 AI 为核心的电子模型就能彻底以假乱真。

说 AI 唱的和人永远不一样,就像在说水电偏冷,火电偏暖,只有来自新疆阿克苏的风电才能放出好音乐一样。

而孙燕姿对 AI 翻唱更透彻的理解是下面的一段:

这项技术在为每个人提供他需要的一切,那么听 AI 孙燕姿的人需要的是什么?

当然是 " 孙燕姿的歌 "。

当代的小鲜肉顶流一年两首主题曲,话剧电影电视剧一个不缺,三大音乐平台上线,品牌方特意发文宣传,不需要 AI,已经有人为小鲜肉的粉丝提供了他们需要的一切

你看有人做 AI 肖战吗?不做的,谢谢。

早年间,孙燕姿的粉丝们有一个应援口号:" 姿迷无处不在,燕姿无可取代 "。如果拿到现在这话题,兴许应该改成 " 不怕 AI 迭代,燕姿无可取代 "。

因为 AI 翻唱真的没有办法进行音乐创作。

它的声音来自训练对象,它的内容来自模拟音频,如果你需要 AI 翻唱超越孙燕姿本人,那你就得找到一段唱法和演绎超越孙燕姿的原唱。

纵使如此,AI 翻唱也没办法去演唱原创歌曲,它唱出原创歌曲的方法只有一个,就是创作者自己非常牛逼地唱一遍,再让 AI 用孙燕姿的声音模拟一遍。

如果你这么厉害,那还需要 AI 做什么呢?你又不是 ghostwriter977

没错,虽然他和孙燕姿没有任何关系,但还是容许我介绍这位十年内英文音乐圈最大的巨魔,因为他真的很帅。

ghostwriter977,一个需要用 AI 翻唱来唱原创歌曲的特例,他自称在音乐圈当了好多年枪手,帮人写歌却永远默默无闻,甚至拿不到什么钱。

抱着报复一下音乐圈的想法,ghostwriter977 创作了一首《Heart On My Sleeve》,自己演唱完毕后,用 " 盆栽哥 "The Weeknd 和 " 公鸭 "drake 两位知名歌手的 AI 进行重新翻唱。

就这样,自称盆栽哥和公鸭最新合作单曲的《Heart On My Sleeve》被传上了网络,并在半个月内席卷 Tiktok、Spotify 和油管,上千万的传播和数十万的播放量,还有数千个博主围绕这个音乐做视频。

所有人都认为这是两位原唱十年里最好的作品,直到两位 " 原唱 " 发出解释公告。

这个 " 骗局 " 和歌曲获得的评价是如此之高,以至于让原唱和整个环球音乐颜面扫地,并把 AI 话题推到了最高峰。

ghostwriter977 就这么用 AI 讽刺了整个音乐界,并在环球音乐的全球封杀下抽身离去——毕竟,这本只是一次匿名的行为艺术和才华展示。

而这个故事告诉我们:哪怕你是有才到能创作出必然登上 Billboard 热门榜歌曲的创作者,用 AI 翻唱也就只能狠狠地恶心一下业界罢了——不仅赚不到钱,影响不到原歌手的收入,还会被全网下架

AI 翻唱无法收益化,缺乏原创可能,作为一个建立在开源社区上的项目,它的目的从来就只是满足一部分用户的 " 想听 " 需求。

真正让 AI 技术参与了现代创作的部分,叫做 AI 声库,是一种用于负责人声部分的电子乐器。也就是以 " 初音未来 " 为代表的各路虚拟歌姬的最新版本(比较讽刺的是,初音自己还没推出 AI 声库)。

虚拟歌姬这么多年的发展已经证明了它在创作上表现从未取代人类,而是给予优秀的创作者更多机会,你有听说过初音未来抢星野源饭碗的吗?

就算要抢,那也是去抢别人,毕竟孙燕姿是" 冷门歌手 "。

作为华语乐坛曾经的天后,孙燕姿已经取得的成就早已让她淡然接受 " 冷门歌手 " 梗并轻松玩梗。而面对这次的 AI 翻唱热潮,她也依然能够以开玩笑进行回应。但她的观点却是如此尖锐:你所谓的 " 专业 ",你的特别,甚至你的 " 爱 ",这一切都是可以被复制的,爱不能拯救这个世界。

上来就承认自己的可复制性,全是理性,没有一滴鸡汤。

可能这就是南洋理工学习生涯为她留下的宝藏,她甚至可以客观地去分析人类思考和机械学习的本质。

在面对 AI 方面,她摆出了较为悲观的态度,这对公众人物来说其实是非常危险的发言没有沉浸在梦里,她承认了个体的渺小与不特殊,而非沉浸在某种特殊性的梦境里,一步步击碎幻想,却又在最后给出了答案:是的,最好自己才是最重要的。

不必焦虑慌张,患得患失,AI 技术的历史进程无法改变,但一切变化都是个长期的过程,从没有一夜之间的取代。

正如上文中描述的,AI 翻唱虽然人气旺盛,但从未有代替歌手的可能。也正是因为如此,除非真的有一个中国版的 ghostwriter977,否则短期内并不会有平台对 AI 翻唱做什么。

有害怕 AI 的时间,不如多开几场 live 吧。